榮獲奧斯卡最佳電影、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導演等 11 項提名,《小丑 Joker》(Joker)可以叫作蝙蝠俠系列外傳,但又其實非然。電影是講蝙蝠俠故事中的最經典奸角小丑的成魔之路,但與以往的英雄電影不同,它沒有英雄反派對戰、沒有大型動作場面、節奏慢、氣氛陰沉壓抑,根本是講一位精神病人由被欺壓到反擊的劇情電影。然而,《小丑 Joker》卻成就了「英雄電影」前所未有之高峰,於剛過去的威尼斯影展,奪得最高榮譽金獅獎。主角祖昆馮力士(Joaquin Phoenix)的功力確實非凡,將小丑的成魔之路演繹得深入骨髓,觀眾更投入得對「小丑」寄予無限同情,原因正是他一步又一步地,其領觀眾進入他的內心世界,述說他扭曲人格背後的無盡苦痛。
以往的《蝙蝠俠》電影,都從未試過將一個奸角剖析得如此透徹。導演杜德菲力斯(Todd Phillips)已經表示,今次的小丑是完全脫離原著地創作,無限的想像空間加上創意,令這個世紀反派竟到了觀眾從未見過的境界。
首先,原名 Arthur 的小丑原本是一名好人。他怕事、沉靜又善良,連在巴士上看到小朋友也會逗對方笑。他的志願是做一名棟篤笑演員,但平常就以扮小丑來維持生計,而且他一手獨力照顧患病的媽媽,一切都令人難以置信,他將會成為將來的小丑。
Arthur 本性善良怕事,但就天生有精神異常,無法控制自己發笑,也要見心理輔導及吃大量的精神藥物,但他從來不會攻擊別人。不過,在罪惡都市葛咸城內,他卻成為每日被欺壓的一群。例如他只是在街上當小丑工作,但他都被搶走廣告牌,甚至被毆打及搶劫。
雖然被打到周身傷,但他仍默默忍受,但他的同事卻立心不良,扮作叫他保護自己而給了他一把槍,最終卻令他因為在表演期間跌出了槍而被炒魷,彷彿整個世界都在告訴他,因為他的善良,所以就被人欺壓,造成無可挽回的惡果。
Arthur 獨力照顧年邁又有病的母親,母親一直都寫信,要求市內最富有的 Thomas Wayne ,亦即是蝙蝠俠 Bruce Wayne 的爸爸接濟幫助。最終,媽媽都告訴他,原來他是 Thomas 的私生子,自此 Arthur 就與蝙蝠俠家族連上關係。
不甘心的 Arthur 不單前往大宅找上年幼的蝙蝠俠 Bruce Wayne ,亦想盡辦法要知道真相。結果, Thomas Wayne 卻只拋下一句,一切都不關他的事,所有事都來自其媽媽的幻想。如此不負責任的態度,令他更加變得憤怒,性格亦開始改變。
Arthur 為了解真相,在打聽下知道母親曾住精神病院,因此前往取她的紀錄。最終,他竟發現 Thomas Wayne 講的都是真相,其媽媽原來一直都有妄想症,騙了人又騙了自己,而 Arthur 更是養子,並非媽媽親生。
在舊剪報中,他得知媽媽一直都對他照顧得不好,更讓其前男友虐待 Arthur ,因此 Arthur 才會有如此失常的病況。一直最愛、最信任的媽媽,原來一直都在欺騙自己,令他的世界立即崩潰,亦同時亦觀眾也墜入他的崩潰世界,寄予同情,完全令人忘記他是一名反派人物。
在重重壓力之下,觸發 Arthur 的爆破點,是他再次遭到欺凌。他在地鐵上再次無故被 3 名醉酒漢打,最終他淘出了槍,作出還擊,之後更追殺逃走了的其中一人。當他終於開始殺人後,他反而得到了內心的平靜,所以一直以來的壓抑都一下了被釋放。
正如戲中一句:「要創造一隻怪物,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把他掉進社會中。」他正正是陷入了社會最邊緣之處,才最終進化成一隻怪物。電影並沒有贊同小丑之惡,但就告訴觀眾他絕對是情有可原,令人反思到有病的是小丑,還是這個瘋狂的社會?
電影的尾段,開始講述小丑找到自己的出路,就是暴力還擊。他不再需要精神藥物、不需要媽媽、不需要別人的可憐。隨著他以小丑打扮殺了 3 個惡人之後,社會上反而形成了一鼓仇富反建制的風氣,人人都打扮成小丑上街,變成了一場不可收拾的社會運動。
最終,小丑完成了一宗轟動的案件,從此揚名立萬,更成為了社會運動的領袖代表。在以往的英雄電影中,只會是大奸大惡的反派去危害市民,但從未見過是市民推舉出自己的反派領袖,這種獨特性,及這種劇情藝術片取態,也代表了《小丑 Joker》如何有別於以往的英雄電影,亦立下了此類電影的新高度,是 Marvel 都難以彷效的成就。
此文章引用自 Harper's BAZAAR。如你不欲你的文章出現在我們的網站,請聯絡我們。